學思踐悟丨尋根奮斗精神 對標卓越之路——黨群辦焦玉杰
發布時間:2025-10-28
來源:
學思踐悟丨尋根奮斗精神 對標卓越之路——黨群辦焦玉杰
根據集團統一安排,9月22日至27日,我隨集團領導及同事赴昌源礦業開展交流學習。此次行程內容豐富、形式多樣,通過實地觀摩、主題黨日、座談研討等活動,不僅開闊了眼界,更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洗禮,引發諸多思考。
對于我們許多長期在機關工作的同事而言,“礦山”與“車間”曾是報告里的詞匯、報表上的數據。但當我們真正走進昌源、踏上這片土地,才真切觸摸到金渠集團厚重堅實的根基與血脈。這不僅是一次工作交流,更是一次精神尋根與思想充電的過程。
一、精神洗禮:讓“奮斗”找到現實坐標
步入金渠集團職工思想教育基地,承載歲月印記的實物與高度還原的場景,將我們帶回2012年收購昌源礦業的創業初期。泛黃的工作日志、斑駁的測量工具,無聲講述著第一批建設者在“風吹石頭跑、地上不長草”的戈壁灘安營扎寨的奮斗歷程。面對極端環境和簡陋條件,他們以“困難面前有我們,我們面前無困難”的信念,錘煉出艱苦奮斗、勇于開拓、實干擔當的品格,生動詮釋了“扎根戈壁、無畏艱險、實干創業”的精神內核。
這種精神與我們在玉門鐵人干部學院感悟到的“鐵人精神”一脈相承——王進喜同志“寧肯少活二十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豪邁誓言,在新時代昌源建設者身上得到延續:在6號井技改工程中,他們克服高海拔、強風沙等困難,提前完成建設任務;充填站搶修時,丁林星同志被噴涌的泥沙覆蓋全身,仍堅守崗位直至排除故障;集團樹立的李敏、楊永根等勞動模范,都是這種精神的時代注腳。這些鮮活事例讓我們深刻認識到,金渠人的精神血脈中始終流淌著攻堅克難的基因,這種奮斗精神不僅要閃耀在戈壁礦區,更應在機關每個崗位生根發芽。
二、管理對標:讓“卓越”形成實踐體系
昌源礦業的管理實踐展現出傳統精神與現代理念的有機融合。選礦環節的技術參數精準控制、廢水循環利用的環保理念、“李敏工匠創新工作室”的技術攻關,處處體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
通過系統性的制度建設和創新實踐,企業實現三大提升:一是構建全員績效考評體系,將“按克金單價結算”等創新模式轉化為實際效益;二是深化三項制度改革,修訂完善47項管理制度,以“六定”標準優化組織架構;三是推進技術創新與成本管控深度融合,通過采礦方法革新、設備效能提升等措施,實現噸礦成本顯著下降。
這些經驗啟示我們,機關工作同樣需要樹立精細化管理意識,在公文處理、戰略規劃、服務保障等環節建立標準化流程,踐行“文經我手無差錯,事交我辦請放心”的工作準則。
三、黨建領悟:讓“融合”結出實踐成果
昌源礦業的黨建工作展現出三個鮮明特點:一是堅持黨建引領,通過黨員先鋒工程、黨員示范崗建設,將組織優勢轉化為安全生產保障力;二是創新載體形式,把合規經營、安全生產等要求融入日常培訓和文化活動,推動理念入腦入心;三是注重人文關懷,建立覆蓋職業發展、技能提升的培訓體系,實施“手把手教學”“案例式警示”等特色安全教育。
這些實踐有力證明,黨建工作必須杜絕“兩張皮”現象,要與企業改革發展同頻共振,與職工成長需求緊密銜接。作為機關工作人員,更應強化服務意識,把解決基層實際問題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。
四、行動定向:讓“轉化”成為自覺擔當
戈壁的壯闊源于每粒沙石的凝聚,企業的發展依靠全體員工的奮斗。在此倡議機關同事從三個方面發力:一是當好精神傳承者,講好昌源建設者的奮斗故事;二是爭做崗位實干家,以精益求精態度完成每項工作;三是成為協同推動者,主動加強與子公司聯動,促進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。
讓我們以此次學習為新起點,把所見所學轉化為實際行動,以更加昂揚的斗志、更加務實的作風、更加優異的成績,共同推動金渠集團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。
關鍵詞:金渠集團
相關新聞